阿勒泰地区残联:用暖心服务架起助残桥梁 以实干担当绘就民生画卷
阿勒泰新闻网-阿勒泰地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古扎丽·阿布都热西提
今年上半年,地区残联聚焦残疾人急难愁盼,从教育帮扶到就业赋能,从社会保障到情感关怀,打出一系列精准化、暖心化服务“组合拳”,让助残阳光照亮每个角落,为特殊群体托起稳稳的幸福。
助学暖流涌,点亮求学梦
2月21日,地区残联举办2025年“爱心天使”“金山圆梦”助学项目补助资金发放仪式,向考入普通高等院校的残疾学生及残疾家庭子女代表每人发放一次性助学金2000元。
“拿到这笔助学金,真是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接过补助金,一位家长眼眶泛红地说。
上半年,地区残联为194名考入普通高等院校的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家庭子女发放补助38.8万元,用“真金白银”为梦想铺路。有7名残疾学生走进自治区残疾人职业中专招生面试考场,2人成功被录取,在职业教育赛道开启新征程。一笔笔补助、一次次机会,让“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在特殊家庭中愈发坚定。
就业春风至,拓宽幸福路
在吉木乃县残联设立的残疾人就业小作坊制作中心,残疾人靠着技能增收。这个集创业、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平台,成了他们的“温馨港湾”。基地开设有手工艺品制作等项目,还提供免费培训。
“以前总觉得自己干不了什么,来到这里后,老师手把手教我刺绣,现在我不仅能做出像样的活儿,每个月还有稳定收入,心里踏实多了!”7月21日,正在制作手工艺品的阿力玛古丽·达列勒汗笑着说。
今年上半年,全地区新增残疾人就业161人,城镇与农村就业“双提升”的背后,是残联系统实打实的付出:9场线上线下招聘会搭起供需桥梁,81家企业提供312个岗位,适配岗位让求职者有了更多选择。
在6月30日举办的高校残疾人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上,15家企业带来的30余个岗位前人头攒动,职业指导专区里,工作人员耐心讲解面试技巧;政策咨询台前,税收减免、社保补贴等“红利”被一一解读……
求职者王磊说:“工作人员不仅帮我们找岗位,还教我们怎么适应工作,这种‘一站式’服务太贴心了。”
于4月22日启动的地区2025年度农村困难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中,166名学员学习了养殖、手工艺品制作、电商等课程。布尔津县窝依莫克镇托库木特村村民赵二赛说:“感谢党和政府为我们开办培训班,使我们能够拥有一技之长,在生活中依靠自己的双手实现致富。”
截至目前,全地区36名应届残疾大学生已有13人顺利就业,34人完成职业能力测评;245家用人单位通过按比例就业联网认证,安置残疾人466人,征收残保金2270.01万元,为就业托底保障注入了强劲动力。
保障底线牢,温情暖人心
“每月残疾人‘两项补贴’准时到账,给家里减轻了不少负担。”家住阿勒泰市的张阿姨说起残疾人“两项补贴”,连连点赞。如今,全地区0.42万人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0.76万人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543名纳入特困供养,262户残疾人家庭被纳入监测范围,一张立体保障网越织越密。
同时,“阳光家园计划”投入40.4万元,为158名残疾人提供照护服务;助残日期间,304户困难家庭收到米面油等生活物资……“这些年,残联同志常来家里,不仅送东西,还帮着解决实际困难,我的心里暖烘烘的。”受访残疾人的朴素话语,是民生温度最生动的注脚。
奋进新征程,让每束光都璀璨
从助学资金的“及时雨”到就业岗位的“直通车”,从保障政策的“定心丸”到贴心服务的“暖心袋”,地区残联的每一步实践,都在为残疾人打开更广阔的天地。正如地区残联党组成员、四级调研员马纳提·热斯别克所说:“我们要做的不仅是‘扶一把’,更要‘送一程’,让残疾人既能‘走出来’,更能‘走得远’。”
下一步,随着应届高校残疾毕业生就业率80%目标的攻坚、适龄残疾儿童教育安置的深化、两项补贴动态管理的精准化,这片土地上的助残事业将继续向着“更有温度、更具精度、更富力度”前行。因为每一个不屈的生命都值得被尊重,每一份奋斗的力量都值得被托举——当助残的阳光洒满每个角落,那些曾被遮蔽的梦想,终将如星辰般璀璨,共同点亮阿勒泰最温暖的民生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