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基层行 | 文旅融合添动能 阿勒泰这个乡解锁乡村旅游新密码
雪都嘟/阿勒泰地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楠 古扎丽·阿布都热西提
盛夏七月,阿勒泰市汗德尕特蒙古族乡迎来一年中最富生机的时节。漫步其中,仿佛步入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这里自然风光秀丽,青山绿水环绕,空气清新宜人,处处呈现着丰富的文化元素以及充满活力的生活场景。
7月27日,五指泉景区内人来人往,清澈的泉水从山梁间缓缓流淌,游客们或戏水感受清凉,或手持空瓶俯身接取泉水,仰头饮下时不禁感叹“入口微甜,清冽回甘”。傍晚,山下的鹿野星空音乐烧烤广场弥漫着浓浓烟火气息,刚出炉的烤肉香气随风飘散。游客们坐在帐篷里,一边品尝烤肉,一边聆听着非遗呼麦传承人现场献艺,欢笑声此伏彼起。
这个藏在深山中的边陲小镇,正以文旅融合为翼,在乡村振兴的赛道上加速奔跑。今年上半年,全乡旅游接待量突破4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80万元,带动农牧民人均增收超5000元,曾经的“边陲矿乡”正逐步蜕变成“文旅名乡”。
政企联动激活乡村旅游新引擎
走进汗德尕特蒙古族乡,首先感受到政府与企业联动的强大动能。今年新成立的阿勒泰市五指泉文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与乡、村两级党组织形成“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政府统筹、企业运营、村集体参与,以G331线边境自驾游线路为突破口,将分散的旅游资源串珠成链。
“我们吸纳了周边11位村民就业,为他们按时发放工资、缴纳社保,就是为了能让大家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阿勒泰市五指泉文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田永刚介绍说,“公司充分发挥企业市场运营优势,在党组织的统筹规划下,深入挖掘本地的农业、生态、民俗与文化资源,围绕墩德布拉克洞穴彩绘岩画、知青文化等发展研学游,后续还将建成霍布勒特村生态采摘园、萌宠乐园等亲子互动场所。”
“今年下半年,我们将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发力,依托G331线升级建设旅游服务接驳体系,争取让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田永刚说。
民生升级绘就乡村新貌
在文旅融合进程中,汗德尕特蒙古族乡同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自来水改造、夜景照明“民生三部曲”。原本坑洼不平的路面变为平整宽阔的沥青路,路边栽种的4000棵果树及灌木与2万株耐寒玫瑰构成“四季花廊”。
“如今,村里的道路变宽了,环境变美了,我们的收入也增加了,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幸福。”汗德尕特村村民艾麦尔江·纳斯尔谈起家乡的变化感慨万千。
不仅如此,该乡还聚焦“夜经济”,打造夜间景观带。当暮色四合,流光溢彩的灯光亮起,街道两侧的建筑轮廓在智能灯光系统下渐次点亮;聚焦群众“民生小事”,实施自来水水质提升工程。
“以前烧水总有水垢,现在的水清冽甘甜,烧的奶茶也更香更健康了,游客来家里做客,都夸咱们的水甜。”汗德尕特村村民巴合提古丽·居马泰说。
除了基础设施升级之外,文化阵地建设也在同步推进,时间印记红色文化展厅、鹿角湾鹿园、驼鹿主题口袋公园等文化休闲场所的建设,进一步丰富了村民和游客的文化生活;该乡还通过举办赛马、射箭、摔跤等特色文旅活动,吸引众多游客融入其中。
山水与人文“双向奔赴” 解锁边陲小镇流量密码
在汗德尕特蒙古族乡,自然禀赋与人文积淀正碰撞出耀眼的火花。该乡特有富硒黑钙土培育出的酸素极高的紫皮大蒜引得游客上门寻;“汗德尕土豆”以其淀粉含量高、口感极佳广受游客青睐;五指泉景区以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为基底,打造“泉水康养IP”,周边环绕的森林与怪石,与自然涌出的泉水共同勾勒出一幅灵动的画卷;依托五指泉泉水中富含钾、钠、钙等20余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通过提质升级基础设施,逐步构建起沉浸式康养旅游项目。
人文元素的融入为自然风光注入灵魂,以“汗德尕”为品牌的手工毛皮滑雪板模型系列文创产品成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在汗德尕特村党群服务中心,知青文化力量延伸到基层治理的各个角落,成为老知青的暖心“回忆站”、党员群众的精神“补给站”、故居游客们的文旅“打卡点”。
“下一步,我们将开发冬季旅游项目,实现四季旅游均衡发展。”汗德尕特蒙古族乡党委委员、宣传委员殷威杰说。
如今,当游客来到汗德尕特蒙古族乡,脚下是平坦整洁的柏油路,路旁是错落有致的特色民宿,远处是五指巨石与流淌的清泉,从“矿车轰鸣”到“泉水叮咚”,从“单一农耕”到“文旅集群”,汗德尕特蒙古族乡正以文旅融合为笔,谱写着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时代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