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丨清明假期天山南北古韵新声交织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贾春霞
清明时节,新疆各地以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赓续家国情怀,通过展览、研学、手作、艺术展演等形式,让传统节日焕发时代生机,在追思先辈中凝聚奋进力量。
孩子们参加昌吉博物馆“草木清明 文物有灵”清明节主题社教活动后合影留念。谢妤杉摄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4月4日,昌吉博物馆内童声朗朗,30余名中小学生在一楼序厅齐声诵读《清明》等古诗词,拉开“草木清明 文物有灵”清明节主题社教活动的序幕。通过讲解员的介绍,孩子们从汉代陶罐、青铜农具等文物中了解清明节气与古代农耕、春祭习俗的关联。手工环节中,孩子们用鲜花在帆布包上拓印出独特图案,五年级学生杜思宜捧着自己的作品兴奋地说:“第一次体验手工印染,原来传统文化这么有趣!”随后的蹴鞠游戏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古人“足球世界杯”的欢乐。
昌吉回族自治州文博院党组书记张艳珍表示,未来将持续推动博物馆与校园合作,将传统节日节气与研学活动深度融合,为青少年全面发展注入文化滋养,让博物馆成为“第二课堂”。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垦博物馆内,一件缀有296块补丁的军大衣令不少观众驻足。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贾春霞摄
清明节当天,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垦博物馆迎来参观高峰。展厅内,一件缀有296块补丁的军大衣令观众驻足良久。乌鲁木齐游客周熙宪凝视文物感慨:“补丁叠着补丁,仿佛看到老军垦战士在戈壁滩垦荒的身影,他们用信念‘缝’出了绿洲。”
作为了解新疆、了解兵团的窗口,这里陈列的1500余件文物生动诠释“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兵团精神。馆内六大主题展厅通过实物、影像及互动装置,让观众沉浸式感受兵团70年奋斗历程。
4月4日,布尔津县文化馆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活动,通过非遗展示、亲子手作、风筝放飞等环节弘扬传统文化。剪纸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曹美香现场演示技艺,历史与文化寓意,并指导参与者剪制清明主题的白花、柳枝图案。她寄语青少年:“要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光彩。”亲子家庭在风筝DIY环节中以青柳、黄莺、水墨山水等元素绘制清明意象,并书写追思寄语。活动尾声,众人齐聚七彩河广场放飞风筝,寄托思念与祝福。家长周菊梅表示:“活动让孩子体验非遗魅力,又在实践中传承文化,意义深远。”
“天山哈密翼龙头冠有何特殊之处?”“哈密为何成为翼龙化石宝地?”……4月4日,哈密市博物馆联合当地媒体举办的“大手牵小手 清明共寻春”亲子活动,以科普与文化融合的方式吸引50组家庭参与。在“飞向白垩纪”天山哈密翼龙展板前,孩子们通过互动问答探索翼龙头冠特征及化石宝地的奥秘。手绘环节中,各族亲子家庭将观察到的牡丹、郁金香等春日花卉绘成创意画作,部分获奖作品将在博物馆研学教室展出。哈密市博物馆馆长严枫表示,活动既展现“翼龙故里”文化底蕴,更促进各族群众情感交融,未来将持续推出兼具知识性与体验性的文化活动,让文物“活”起来。
同日,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物馆开展“追思怀古 传承古韵”清明节社教活动,邀请博乐市第七中学32名学生参与。学生们在讲解员指导下制作药香浓郁的艾草养生锤,体验捶打肩颈的保健效果,并围坐品鉴青团,感受舌尖上的清明文化。活动以“手作+饮食”沉浸体验,将传统民俗与现代健康理念结合,深化青少年文化认知。
4月4日,观众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垦博物馆参观。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贾春霞摄
吐鲁番博物馆近日举办“墨香纸鸢绘清明 文遗拼图承文明”主题活动,40余名中小学生在讲解员引导下,系统参观了石器、陶器、文书等跨越千年的文物展陈,透过史前工具、唐代丝路文书、明清织物等珍贵展品,全景式了解吐鲁番从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的多阶段发展历程。实践环节中,学生们运用颜料、竹篾等做出形态各异的彩绘纸鸢,将天马行空的想象化为空中飞舞的春日画卷。同步开展的书法研习与文物拼图挑战,则让青少年在复原青铜器纹样、临摹古文字的互动中,切身感受传统技艺的精妙。
此外,新疆文化馆推出“清明节与清明精神”线上讲座;乌鲁木齐市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总支队纪念馆举办“清明缅怀先烈”主题活动;乌鲁木齐市天山区一方雅居小区开展《新疆四史展》与《何以为家——汉字中的家国情怀》联合展览;乌鲁木齐市艺术剧院以“清明时节”交响音乐会演绎红色经典。传统与现代交织,让清明文化在新疆大地绽放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