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族舞大会》第二季研讨会在京成功举办
10月30日,由新疆广播电视台主办的《新民族舞大会》第二季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传司、中国电影家协会、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广播电视局、新疆广播电视台、中央民族大学、中央戏剧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等单位相关负责人,业内知名专家、节目优秀选手代表及媒体代表等出席活动。

节目自开播以来,热度席卷全网,全网传播总覆盖量达9.63亿,全网各类榜单热搜共斩获47个,其中微博热搜累计34个,抖音热搜累计9个。节目不仅荣登2025年暑期档好评度TOP10综艺第8位,还在爱奇艺综艺飙升榜登榜TOP4、微博综艺热度指数榜登榜TOP5,显示出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与观众认可度。
一场文化寻根与创新的视听盛宴
2025年9月,新疆广播电视台打造的原创舞蹈竞演季播节目《新民族舞大会》第二季圆满收官,节目深植于新疆这片丰厚的文化沃土,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附着于动态艺术的深刻表达,绘就了一幅动人心魄的民族舞蹈画卷,超越了民族舞蹈的视觉盛宴,升华为一次关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生动实实践。

此次研讨会由新疆广播电视台党组书记、台长石磊同志主持,介绍了《新民族舞大会》第二季节目的成果,自开播以来,节目相关话题量和全网播放量累计达9.63亿,观众反响热烈,并荣获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24年度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成为2024年度20档获奖电视节目之一。同时石磊书记对第二季工作做了全面总结与深入复盘,展开了与各位领导、专家、学者从多维视角剖析节目的交流与讨论,同时,邀请各位针对第三季节目提出创新与优化路径。

会上,国家广电总局宣传司副司长魏霄同志表示,《新民族舞大会》第二季节目用舞蹈的语言讲述丝绸之路的古今传奇,向世界展现大美新疆的无限风光,是新时代文化润疆工程的一个鲜活样本。同时,结合广电总局关于文化节目的工作要求,魏霄同志提出节目下一步应坚持以文化自信为根基,探索民族舞蹈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同时继续深入实景拍摄,推动大美新疆文旅融合;持续挖掘创新表达方式,让民族舞实现“破圈”传播。

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强同志表示,《新民族舞大会》第二季,通过舞蹈这一世界共通的艺术形式,生动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各民族文化的多彩魅力,有力诠释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和谐愿景,增进了各族群众之间的了解与认同。节目不仅是综艺呈现,更是一场文化巡礼与精神凝聚,为推进文化交流、文旅融合及讲好新疆故事开辟了新路径。

自治区广播电视局党组副书记、局长蔡贺同志指出,节目始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创作全程,以舞蹈艺术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念。节目坚守初心、深耕本土,激活了文化资源的内生动力;在审美融合与形式创新中,构建了多元艺术表达形态。自治区广播电视局将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持续加强引导、优化机制,推动广播电视与网络视听内容高质量创新发展。

《新民族舞大会》第二季由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新疆舞蹈家协会主席迪丽娜尔·阿布拉担任发起人,特邀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黄豆豆、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院长姜铁红等八位舞者作为“起舞嘉宾”与“见证官”,国家一级演员、青年舞蹈家王亚彬担任艺术总监,共同为节目的美学品质与视听表达保驾护航。本次研讨会上,多位嘉宾通过视频寄语,分享了参与第二季的感悟,并表达了对第三季的期待。



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院长、节目“起舞嘉宾”姜铁红全程参与节目创作,他在发言中表示,《新民族舞大会》区别于其它舞蹈类节目或比赛,为各民族、各舞种的舞者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与机会,通过不同舞者的团队组合、不同舞种的创新编排、不同艺术的跨界碰撞,让舞者们的身体与状态得到充分锻炼与成长,希望节目第三季可以继续为广大舞者提供平台,融合更多影视方向的艺术样态,让民族舞蹈走向世界。

舞者之光:民族与世界共舞
《新民族舞大会》第二季节目,集结了全国各地各民族、各舞种的 56 位优秀舞者,更有来自日本、俄罗斯的舞者跨国惊喜加入,生动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力与吸引力,也彰显了节目立足本土、面向国际的愿景。节目播出期间,选手肖金宇在天山脚下的“双刀”初舞台让景颇族舞蹈特色瞬间定格;在赛里木湖演绎的《驿梦》更让肖金宇版的“至尊宝”舞入人心,《驿梦》单支舞蹈视频在网络上的播放量高达1611万次,位居本季爆款舞台TOP1,其亲切昵称“小金鱼”也引发网友热议,展现出节目强大的网络吸引力。
研讨会上,肖金宇也表示,参与《新民族舞大会》第二季,让他找到了一直坚持跳舞的意义,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并希望继续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贡献舞者力量。来自新疆喀什塔什库尔干县的塔吉克族女孩凯巴努·胡马热,以灵动的双眸与优雅的舞姿塑造了多个深入人心的舞台形象。研讨会上,凯巴努·胡马热表示《新民族舞大会》第二季让她重拾自信,并在团队协作中感受到舞蹈的魅力与温度,未来将继续以多元真诚的舞蹈表达,让更多小众舞种走进大众视野。


以舞蹈之姿 铸中华之魂 展新疆之美
《新民族舞大会》第二季,在样态上升级创新。节目伊始,以宏大的“三城舞旅”计划将舞台延展至新疆壮丽的自然山水间,实现舞者身体与环境的深度对话,重新定义文旅融合新范式,助力新疆文化形象传播。节目自第四期回归室内舞台,从“舞韵千年”“丝路传奇”到“非遗造梦”“律动山河”,每期围绕不同主题,将民族舞巧妙嫁接于多元艺术形式,激活肢体语言深处的民族精神密码。


会上,著名文艺评论家、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仲呈祥表示,《新民族舞大会》第二季节目是代表新时代中华文明的舞蹈节目,在守正创新的正确发展道路上繁荣我们中华民族的舞蹈节目,同时也彰显了中华美学精神,并且在中华美育实践当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在这样一个时代语境下,它的意义可能超越了一台普通的电视综艺节目,是电视人、舞蹈艺术工作者和舞蹈爱好者共同为了铸牢中华民族命运的共同体意识。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尹鸿表示,作为中宣部文化润疆重点项目,节目以舞蹈促进各民族优秀文化深度交融,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结合新疆的独特地缘优势,于山河间起舞,共话审美认同,希望第三季继续深入创新创优,更多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了解更多舞蹈与舞者背后的故事,让舞蹈艺术走进大众生活。

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高雄杰表示,节目实现了真正的话题破圈与青春化表达,用舞蹈艺术样态嫁接户外实景,展现大美新疆,后续应继续深化创新表达,将实景与技术更多地赋能于舞蹈艺术与综艺节目中。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副院长、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秦瑜明表示,节目从第一季到第二季,呈现了从内容含量、制作精度、传播效果以及社会反响上的质的变化,已经形成了一种具有实践性的,带有公众文化使命感的民族舞蹈视频表达,形成了一种崭新的舞蹈类综艺范式,下一步希望继续拓宽综艺节目表达空间,让空间叙事与人物故事更加多元,以人为载体,创作优质精品节目。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张国涛表示,节目是文化润疆与文旅融合的一个最新的品牌,它既实现了文化传播的目的,同时又达到了促进社会发展、促进文旅融合、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效果,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实践。希望第三季可以在大众文艺背景下,继续专业、深入大众,充分利用社交媒体的链式传播,打造精品、创造经典。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视听节目传播委员会顾问,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杨洪涛表达了自己对新疆广播电视台以及《新民族舞大会》两季节目的关注,表示节目是民族融合和民族进步的典范,是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样本,在赛里木湖的“九朵金花”,一步一美景、一舞一芳华,让视听技术赋能文旅融合。同时节目将舞蹈语言与电视语言进行了巧妙融合,以雄厚的专业队伍保障了节目的专业化与高品质,下一步希望节目继续强化宣发力度,增强舞蹈作品及人物本身的故事性,融合更多其他艺术形式,完成多元作品,成为一档“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精品标杆节目。

人民日报社文艺部理论评论室编辑张明瑟评价,节目在新疆,站在丝绸之路贯穿古今的交汇点上,构建出一种磅礴阔达的气象,具有大国气度;汇聚了众多舞者、大家,展示多样舞台,传递舞者积极向上的青春温度与舞蹈艺术极具专业性与观赏性的深度。作为媒体人,张编辑认为节目的播放量、热搜与话题热度实至名归。

从“破茧”到“高飞”,绘就文化新画卷
本次研讨会中,与会领导、专家与学者从多维度对节目进行了深入剖析与真挚点评,展开了一场关于中华文化根脉与未来发展的思想激荡。从第一季的“破茧成蝶”到第二季的“展翅高飞”,《新民族舞大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舞蹈为笔、以情感为墨,绘就了各民族共舞新时代的壮美画卷。节目不仅实现全网9.63亿的覆盖量,其爆款短视频如王亚彬的齐舞直拍更创下超600万播放,展现出民族舞蹈在新时代的强大生命力与感染力。
新疆广播电视台将始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致力于打造兼具思想高度、艺术精度与情感温度的精品节目。2026年,《新民族舞大会》第三季将再度扬帆,以“新”为帆,以“舞”为桨,在时代洪流中持续前行,让中华文化在世界舞台轻盈起舞,共同绘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