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深读 丨推动新疆农业发展向加工主导转型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王永飞
农产品加工业是提升农业附加值、构建农业全产业链的关键环节。
聚焦农产品加工业存在的“生产强加工弱、产品强产业弱、品质强品牌弱、点上强链条弱”等问题,对标党中央赋予新疆打造全国优质农牧产品重要供给基地的战略定位,按照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部署要求,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支持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近日,自治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就《政策措施》出台背景、内容要点等进行了解读。
加快构建现代化农产品加工业体系
近年来,围绕农业全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建设,我区大力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推进延链补链强链,培育形成了一批农业重点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2024年自治区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为2.32∶1,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5%,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近3000亿元。
虽然我区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但与党中央赋予新疆打造全国优质农牧产品重要供给基地的战略定位还不匹配。为此,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多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要求在特色农产品加工方面制定一系列具有突破性的支持措施。
2025年自治区党委一号文件明确,实施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行动,健全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研究制定农产品加工业扶持政策。
在深入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政策措施》,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后正式印发。
《政策措施》围绕更好紧贴民生凝聚人心推动新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全国优质农牧产品重要供给基地,在全链条推进新疆农产品加工业装备现代化、产业融合化、产品品牌化,提升产地加工、精深加工、食品加工、综合利用水平等方面首次明确“一揽子”真金白银支持政策,将有助于加快构建具有新疆特色的现代化农产品加工业体系,推动新疆农业发展由生产主导向加工主导转型升级。
自治区党委农办主任、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谢映周表示,《政策措施》预计每年可撬动300多亿元资金投入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将有力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规模加快扩大、产能布局持续优化、产业链条更加健全、创新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加快构建起以粮食、棉花、果蔬、畜牧产品以及特色农产品加工为主体,产地加工、精深加工、食品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协同发展的现代化农产品加工业体系,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真金白银推动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这次出台的十条政策中,有八条涉及财政支出,经测算,自治区财政预计年度投入资金约6亿元,主要用在5个方面。
——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扩大投资规模。自治区计划拿出2.5亿元,其中,安排2亿元对企业新建、扩建精深加工项目,在设备投产运营后,按实际投资额的20%对企业给予奖补,南疆五地州最高不超过2000万元,其他地州市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安排5000万元对新建的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和商品化处理设施设备,实际投资在500万元以上的经营主体,按照实际投资额的15%给予奖补,最高不超过300万元。
——激发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内生动力。计划拿出2000万元,其中,安排1000万元对新认定、新递补的国家级、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分别给予50万元、20万元一次性奖励。安排1000万元对新认定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最高给予25万元资金支持。此外,还将通过竞争遴选方式,对牵头成功申报科技计划项目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每个项目给予不超过1000万元补助。
——加大农产品加工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计划拿出2000万元,按照每个园区500万元的标准,每年支持建设4个产业集聚度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园区。
——支持新疆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计划拿出1000万元,对新纳入农业农村部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优质主体的加工企业,给予1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新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证书、有机产品认证证书和标志、香港优质“正”印认证证书和标志的经营主体,给予1万元一次性奖励;对年销售“品味新疆”“新疆品质”等目录内的农产品超过10亿元的经营主体,给予20万元一次性奖励。
——引导撬动金融资本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计划拿出3亿元,对国家级、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贷款,按不高于同期同档次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70%、且不超过2%的利率给予财政贴息,每个企业贴息金额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
“我们将配合农业农村、工信、市场监督、金融监管等部门,抓紧研究细化具体实施方案,并结合政策落实情况做好动态评估和绩效评价,严格财政资金监管,推动政策措施可操作、能落地、见实效。”自治区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海燕说。
为产业提质增效注入强劲金融动能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新疆分行以“强政策、扩总量、降成本、优服务”为主线,引导金融资源持续加力服务农产品加工产业,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立足新疆建设全国优质农牧产品供给基地的战略定位,人民银行新疆分行联合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等部门,积极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构建“1+N”金融支持政策体系,推出“千万亩粮田增收”“千万亩棉花提质”“千万吨林果增效”等八大重点任务,让企业真切感受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温度和力度。
“我行用好金融支持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民营经济效果评估等多项考核,有效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产业的信贷投放。”人民银行新疆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李青说。截至9月末,新疆农产品加工贷款余额449.4亿元,同比增长16.2%,是全疆各项贷款平均增速的近1.36倍,充分体现了金融支持的动能。
降低融资成本,减轻企业负担。人民银行新疆分行持续推动利率政策有效落地,开展明示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工作,指导辖内地方法人特别是农合机构提升定价能力,进一步为农产品加工等涉农领域主体提供更加优惠利率。9月全疆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04%,处于有统计以来的最低水平。
“我们还引导金融机构优化服务模式,提升服务可得性、便利性。”李青说。我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已搭建“梨城飘香”“昌麦智收”“数字玉米”等5个区域性数字普惠金融平台,将粮、棉、果、畜等产业数据转化为信用资产,持续提升农产品加工企业金融机构服务可得性。
今年6月,人民银行新疆分行创新推出“新疆民企金融产品和服务一码通”,整合全区336家银行业的988款信贷产品,实现“扫码即查、一键对接”。截至9月末,已为275家企业促成融资47.9亿元,让金融服务触手可及。
“通过政策引领、总量支持、成本调控和服务创新,金融活水正在加速融入农产品加工产业,为产业提质增效注入强劲金融动能。”李青说。